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一)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01-09 07:50:36 文章点击数:[]
Q1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
Q2 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
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Q3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Q4 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
Q5 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破除“五唯”顽疾,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评估体系,重点考察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
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二是改革教师评价,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
Q6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对象、周期及分类是什么?
所有经国家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必须参与审核评估。审核评估周期为5年,本轮评估时间为2021至2025年。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用“两类四种”的柔性分类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布局和高校的办学特点。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案。第一类评估针对有世界一流目标的高校,第二类评估针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历史的高校,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地方应用型高校。
Q7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置了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和83项审核重点。审核重点中设置了必选项37个,可选项19个。
Q8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
Q9 如何理解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
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线上评估是评估的一部分,而非仅是准备阶段,其能调动动员更多专家资源,全面深入审核本科教育教学,与入校评估相结合,强化评估的诊断和指导作用。
Q10 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建立了“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该体系包括《自评报告》、三份过程性报告(《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和三份结果性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从不同角度呈现教育和人才培养情况,形成全链条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
Q11 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强化持续改进?
新一轮审核评估确立了5年周期的持续性评估制度,强调持续改进和强化整改。评估整改情况成为申请受理的条件之一,同时引入问题清单和“台账销号”方式,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通过“回头看”机制和问责措施,增强整改的约束力。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通过随机抽查监督整改进展,形成质量闭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Q12 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划分等级,而是通过专家评估帮助学校发现优势和问题,服务高质量发展。整个过程强调“质量共同体”理念,尊重高校和专家的自主权,提供诊断服务,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发现亮点特色,凸显评估的指导作用,精准服务高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