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军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4-11-08 10:31:47 文章点击数:[]
校友介绍
郑军,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1987级校友,四川省特级教师。现任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副主任,承担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曾任成都狄邦肯思学校中方校长兼双语部校长、狄邦教育集团国际课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原成都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对中西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 实践让其在行业享有盛名。
践行使命,培育学子家国情
郑军现在就任于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副主任,承担着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国际部“德行天下,根植中华”的育人理念与她的理想不谋而合。在这一岗位上,她致力于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持续优化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培育出既心系祖国又能放眼世界的学生。
郑军坚定地表示:“国际教育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她着重强调,这绝非仅仅是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拓宽国际视野这么简单。教育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在国际教育中,尤其要让国家情怀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里,激励他们在海外学有所成之后,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挥洒热血、奉献力量。她的目光始终紧紧追随着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将教育的发展改革高高擎起,当作自己毕生的神圣使命。
“教育任重道远。许多家庭的教育理念还比较局限,家长侧重于孩子能否升入名校,名校毕业以后能否得到一份收入丰盈的工作。父母之心,无可厚非。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更具前瞻和高远,培养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青年。”郑军补充说,国际教育还面临着重重压力,市场压力、行业竞争以及家长经济能力变化等,都如同重重山峦横亘在前,但依然有不少像她一样的国际教育坚守者。他们宛如英勇无畏的开拓者,一直躬身于教育的破局之途,全力以赴地培养更多富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且拥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用热血和信念谱写教育的壮丽篇章。
身份转变,助力教育焕新颜
当被问到为何从教师转变成了教育管理者的时候,郑军说了两点:“首先,这就像是在个人成长的小径与群体培育的大道之间做出抉择。曾经身为教师的我,如同一个在幽径上独自前行的旅人,关注点大多集中在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这一方天地里,而相比之下,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则侧重于培养并促进更多卓越教师个体的成长。其次,个人独自闪耀的光芒远不及众人共同发光所产生的力量强大。教育不是仅仅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成功的,我过去虽然能独自发光发热,但身为教育管理者后,我能够助力并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使他们也能绽放光芒,从而带动更多教育界的英才,在国际教育的沃土里深深扎根,蓬勃发展。”
郑军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教育管理与往昔相比,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也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是一个接受多方"检视"的群体:社会、家长、学生、学校都是他们的评价者,教师的工作接受着多方的"考核"。因此,当代教师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需要来自他人的理解与关怀。郑军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更走心,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换位思考,做到共情,为教师们创造一个更为宽松和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其实,当代学生亦然。他们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独立性,不盲目崇拜权威,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社会进步的正面体现。郑军认为不应该扼制学生的想法,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不同,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将他们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思辩者,勇于探索未知。郑军坚信,这样积极的改变,必将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促使教育这棵参天大树向着更好的方向茁壮成长,带来教育环境的万象更新。
教师世家,续映教育光辉路
郑军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也是教师世家,现祖孙三代都投身于教育事业,且皆以育人之事为荣。30多年前,郑军的父母从部队转业后到我校物理系任教,他们为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可谓桃李满天下。父亲郑庆荣当时还担任党支部书记。郑军表示:“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我的人生之路深受他们的影响。"
郑军在教育行业辛勤耕耘了三十余载,从初出茅庐的教师,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教育管理者,始终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她谈到,“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大学一毕业,就步入了教师这一行。我认为教育总能迎来“新”的机遇,可以不断接触新的面貌,新的思想。在学校工作也让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永远保持思想的年轻。”
郑军的女儿也继母亲的步履,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国际化教育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她在美国藤校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又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同样是教师与教育。如今,她也接过母亲的接力棒,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推动国际化教育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发展,续写着这个教师世家的辉煌篇章。
图文:郑军、孙慧、王旭 编辑:张宇慧 审核:王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