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联系我们|管理入口
 
站内搜索:
1 2 3 4
科研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建设 >> 正文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纪实:钢笔与口红:女性作家如何用写作争夺话语权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04-27 10:59:52 文章点击数:[]

2025年4月2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于翠柳社区多功能室举办学术讲座,谢江维博士以“钢笔与口红:女性作家如何用写作争夺话语权”为主题,聚焦简·奥斯汀、艾米莉·勃朗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作实践开讲,吸引学院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谢江维博士以简·奥斯汀、艾米莉·勃朗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作为核心,串联起女性文学抗争的三重维度。讲座从《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以理性反讽撕开婚姻制度的经济依附逻辑,到《呼啸山庄》里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以灵魂共生冲破性别规训的荒原风暴,再至《奥兰多》跨越三百年的性别流动寓言,揭示女性作家如何以文字为武器,在男性主导的文学疆域中开辟话语飞地。谢江维博士指出,奥斯汀笔下“拒绝婚姻”的抉择、勃朗特哥特叙事中的野性力量、伍尔夫对性别本质的解构,共同构成“钢笔”与“口红”的隐喻交织——前者象征理性突围,后者承载性别经验,二者合力刺破压抑的茧房。

谢博士以文本细节为锚点,剖析奥斯汀通过班内特先生的懦弱消解父权权威,勃朗特借荒原风暴外化人性撕裂,而伍尔夫的变性叙事早于酷儿理论半个世纪,其“服饰即表演”的断言直指性别建构的本质。针对“女性写作是否需以牺牲‘温柔’为代价”的提问,她援引伍尔夫“杀死屋中天使”的宣言,强调女性书写的合法性正源于对规训的颠覆,“当凯瑟琳赤脚奔跑于暴雨中时,她踩碎的是整个时代对‘淑女’的期待”。谢江维博士总结道,从奥斯汀的婚姻战场到勃朗特的灵魂荒原,再到伍尔夫的时空变形,女性作家始终以文字为“钢笔”、以性别经验为“口红”,在男性书写的褶皱处开辟出话语飞地。

互动环节中,听众就“文学创作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是自我表达、无声抵抗、灵魂解放,抑或一场静默的革命?”进行热烈讨论,谢博士结合文本与理论回应,气氛热烈。本次讲座作为“跨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一,促进了学术研究与社区文化生活的融合。

撰稿:邵政皓   编辑:叶柳   审核:毛玲



版权所有 @ 2020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