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联系我们|管理入口
 
站内搜索:
1 2 3 4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党委顺利组织召开“音乐与歌曲鉴赏”的讲座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11-26 10:45:45 文章点击数:[]

11月25日15:00,外国语学院党委邀请何俐老师在图书馆A403举办“音乐与歌曲鉴赏”主题讲座。讲座由正处级组织员郑静主持,2025级1、2班学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是我院党委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具体工作举措之一。

讲座伊始,何俐老师围绕“音乐的含义、分类、作用”三大板块,为同学们搭建起系统的音乐认知框架:他将音乐阐释为“用声音编织的情感语言”,告诉同学们,音乐是文化的载体,精神的火种,文化的纽带。同学们在问答互动中逐步理解乐理知识,对“音乐是生活的情感调节剂”有了具象化的认知,深入的了解到了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紧接着,何俐老师以四首经典红歌为媒介,带领同学们回溯战争年代的音乐记忆,他细致讲解了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同时现场演绎歌曲片段,铿锵有力的歌声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不少同学表示,通过红歌不仅听懂了时代的呐喊,更感受到音乐作为“精神号角”的磅礴力量,感叹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随后,何俐老师聚焦民歌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展开深度分享:他现场展示了川江号子的劳动韵律、云南山歌的空灵悠扬、江苏小调的温婉柔美,并解读其文化根源——号子是集体劳作的节奏纽带,山歌是山野生活的情感抒发,小调是市井烟火的诗意表达。同学们跟随哼唱,在旋律的互动里触摸到民歌“生于生活、活于传承”的文化温度,在歌声的抚摸中放松身心。

讲座进入尾声,何俐老师做出总结:“音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精神的桥梁,陪伴生活的‘心灵良药’。”他鼓励同学们在日常中用音乐调节情绪、丰盈内心。同学们用热烈掌声予以回应。

本次讲座通过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同学们从红歌与民歌中收获了精神共鸣,学会主动用音乐舒缓学业压力,在旋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用饱满的激情更好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撰稿:曾丽锦           一审一校: 刘欣蕾          二审二校:董怀军        三审三校:毛玲 



版权所有 @ 2020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