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参加“2025人工智能与翻译国际研讨会”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11-24 18:04:59 文章点击数:[]
11月21至23日,由川北医学院、四川省翻译协会联合主办的 “人工智能与翻译国际研讨会” 暨四川省翻译协会 2025 学术年会在南充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翻译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代表,会议主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翻译领域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刘彦仕副院长(主持工作)、翻译教研室主任邓飞、外籍教师Zamira、Tycho以及李佳霏老师参会。

大会学术报告会在川北医学院临江校区隆重举行,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翻译的深度融合展开主旨演讲。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教授以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观重塑” 为题,深入剖析了 AI 技术对翻译行业的变革影响,提出 “师生机” 三元教学新模式;俄罗斯学者Dubkova Olga 教授聚焦 “医学翻译与人工智能 —— 现状与展望”,分享了跨境医学翻译领域的技术应用经验;浙江大学何文忠副教授阐述了 “从 CAT 到 AIAT:AI 时代翻译教育的范式革命与超级译者的培养”,结合自主研发的 AI 辅助翻译软件实践,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宪超、四川师大范国平教授分别从行业实践和史料翻译研究角度,分享了技术浪潮下的翻译服务创新与近代中国海外史料翻译的宝贵经验。专家们的发言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理念与行业洞察。

在此会的 “人工智能与翻译教育(研究生)论坛” 上,我院外籍专家 Zamira 教授受邀宣读了题为《Three poem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nto Russian and Uzbek》的学术论文。论文聚焦中国古典诗歌的俄语与乌兹别克语翻译实践,以 Abdulhamid Cholpon 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跨语言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语言韵律的再现以及翻译策略的创新应用,尤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传统诗歌翻译的坚守与突破,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此次论文宣读得到了论坛评审专家与参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彰显了学院在跨文化翻译研究领域的国际视野与学术积累。

刘彦仕教授受邀担任 “人工智能与翻译教育(研究生)论坛” 第三组评审专家。论坛期间,他与其他评审专家一道认真听取了参会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宣读,从研究视角、理论框架、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为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同时,他还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翻译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积极推介我院翻译专业的办学特色与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在翻译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此次参会是学院积极融入国内外学术交流、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学院翻译学科建设的成果与特色。未来,学院将继续聚焦翻译学科前沿,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翻译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一审一校:李佳霏 二审二校:苟凤英 三审三校:刘彦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