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参训2025年全国《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类专业培训,赋能外语教育创新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08-04 11:11:27 文章点击数:[]
7月29日至8月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英语类专业)”在湖北武汉顺利举行。我院选派何美娟和熊平两位教师参与此次培训,与来自全国高校的600余名英语类专业教师共探外语教育创新路径,为推动“三进”(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注入新动能。
本次培训以“理解当代中国”为核心,通过主旨报告系统阐释外语教育转型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以《理解当代中国:Why and How》为题,提出外语教育需从“语言技能训练”转向“跨文化教育”,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文本解读、人际沟通及批判性反思能力,培养“自知自信”的新型外语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程维教授结合《汉英翻译教程》,提出“深度教学”理念,倡导通过时政文献翻译建立认知坐标,强化学生叙事环境中的导航力及中国文化阐释能力。
培训中,西南民族大学邓忠副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邱琳副教授分别以《英语演讲教程》《英语读写教程》为例,展示数智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邓忠副教授通过U校园AI版构建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演讲策略教学模式,利用AI平台实现学习回顾、作业简评及课后练习自动化,达成“懂中国、知策略、强实战”的培养目标。邱琳副教授依托POA(产出导向法)与U校园AI版,形成“驱动—促成—评价”闭环,通过数智化测评手段实现资料收集、模拟演讲及互动点评的系统化训练,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之星”大赛环节,临沂大学宋潇男与王涛老师团队、郑州大学李静与徐晶老师团队凭借OBE(目标达成)理念与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脱颖而出,获特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两支团队均深度融合U校园AI版,通过智能化教学管理帮助学生提升演讲与写作能力。参赛教师普遍反馈,AI工具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反馈滞后、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三进”工作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外研社推出的《理解当代中国》AI数字教材成为培训亮点。该教材以可交互动态流式排版呈现内容,集成交互式练习、赛场荟萃、作品圈等功能,并提供AI助教、智能评阅及教学管理服务。参训教师通过实操体验,深入了解了AI工具在课前预习、课文学习、作业检测等环节的应用,认为其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提升教学针对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训期间,专家团队针对教学设计提出系统性建议。孙有中教授强调需聚焦“理解中国 沟通世界”目标,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设定教学目标,运用智能工具提升学生写作、演讲及翻译能力。程维教授提出处理好教学设计与展示、语言与非语言知识、技术融入必要性等四组关系。田朝霞教授建议明确教学设计焦点,构建清晰逻辑主线,通过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设置体现挑战度的任务以匹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此次培训为我院教师提供了与全国同行交流的平台,深化了对“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的认识。参训教师表示,将把数智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理念带回课堂,推动我院外语教育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型高端人才方面迈出新步伐。
撰稿:何美娟 编辑:教科办 审核:刘彦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