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联系我们|管理入口
 
站内搜索:
1 2 3 4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翻译专业教研室组织观看《译讲堂》直播 共探大模型时代翻译教育转型路径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5-02-27 15:42:46 文章点击数:[]

2月26日,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特邀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韩林涛,围绕“DeepSeek赋能翻译生态:推理大模型驱动下的翻译实践创新与翻译教育改革”开展线上专题讲座,吸引近2万人观看直播。我院翻译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观看学习,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专题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的方向

 

韩林涛从技术演进、实践创新与教育变革三大维度展开论述。他系统回顾了大语言模型从符号主义到连接主义的发展历程,指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正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突破国际算力壁垒。在翻译实践领域,他提出“快思考”助手V3与“慢思考”专家R1的双轨模型,划分“应用-集成-自动化”三阶段赋能路径,强调“人机协同”是未来趋势。针对翻译教育,他呼吁从培养“翻译匠人”转向复合型“语言服务架构师”,需重点强化技术应用、跨文化传播与项目管理能力,同时警惕算法偏见,坚守人文价值。

 

观看直播后,教师们结合讲座内容展开热议。老师们指出,大模型重构了翻译工作流程,课程体系需增设AI辅助翻译、本地化工程等技术模块,同时保留人文审辨思维训练。针对技术伦理问题,老师们建议将伦理教育嵌入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机器输出的社会影响。与会教师达成共识:一是逐步构建“翻译+技术+传播”跨学科课程群,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强化项目化教学,三是建立技术应用与人文素养并重的评价体系,为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人情”的翻译人才提供支撑。  

本次教研活动为翻译专业智能化转型明确了实践方向。教研室未来将以“AI赋能翻译教学”为翻译教学改革重点,逐步探索大模型技术融合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筹建校企联合课程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教师们表示,将积极响应韩林涛提出的“壮士断腕”式改革号召,在技术赋能中坚守译者的人文内核,为构建健康繁荣的翻译教育生态贡献力量。

撰稿:揭廷媛           编辑:谢江维           审核:李雪梅

版权所有 @ 2020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